投其所好
国潮1980正文卷投其所好有一说一,对宁卫民而言,这么马不停蹄的忙,是忙得有点狠了。
肠满肚肥,心旷神怡的日子从此与他无缘,刚要养起的膘迅速消耗,许多人也都以他的惨状为乐。
可问题是他从中获取的好处也不少啊!
其实无论从工资还是股权的角度出发,无论明着的收益还是暗里利益交换来讲,他这么忙都是理所应当,责无旁贷的。
所以无论是公司里看他笑话的人,还是同情他的人,才真的傻呢。
明明都是给他打工的,却杞人忧天替老板担心。
这岂不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吗?
更何况宁卫民是个什么样的人啊?
他精于算计的本质是不会变的。
要论雁过拔毛的本事,以权谋私的能力,恐怕这小子当今时代全世界范畴都难寻对手。
不过也得说明白了,他跟出门不捡钱就算丢的那种人不一样,损公肥私的事儿他不干。
他所擅长的,其实是左右逢源,能凭空从石头子里榨出油来。
也就是说,他给公司干的时候也不会忘了顺手给自己捞好处。
哪怕看似再寡淡的差事,再艰难的工作落在他的手上,也能让他给自己折腾出点好处来。
这是他深植入骨血中的特质,万难改变。
别的不说,就先说说他是怎么伺候的这两位法国明星吧,就很能从中体现出他的特殊才能来。
坦白的讲,其实这个任务,宁卫民接手过来还真不是时候。
要知道,这两位在法国不但都是国宝级的演员,而且还都是养尊处优惯了的主儿。
春天去乡下庄园骑马,夏天海边玩游艇,秋天去森林狩猎,冬天去尼斯度假,这都是人家在法国老家的常规操作。
还得时不时的光顾咖啡馆儿,参加一下时尚活动,社交舞会什么的。
即便是每天的平常日子,新鲜法棍面包和现磨咖啡,都是不可少的。
所以骤然来到华夏大地这经济水平落后,刚刚改开的第三世界,两位法国大腕儿除了必会感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匮乏,更会为缺少符合他们需求的消遣而发愁。
想想看,连电视都看不懂,作为外国人出行,还处处受限制。
那人家能不烦吗?
还千万别说这两位矫情,主要欧洲那边承平已久,法国社会福利又高,这两个明星富足日子过得理所当然,自然由奢入俭难。
其实还别说他们了,就像前两天刚刚离开共和国的帕瓦罗蒂和热那亚剧团怎么样?
那也是一样的做派。
据报纸上的官方报道,就为了这次来华演出,帕瓦罗蒂团队从意大利带来的辎重,已经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。
不但有洗衣机、冰箱,还带来了重达两吨的蔬菜水果和其他食品,光矿泉水就带了一千五百瓶。
这可全是空运来的。
所以说实话,阿兰德龙和凯瑟琳-德纳芙的挑剔并不是很过分。
甚至可能他们来之前就有了要吃苦的准备,并且来了后,也一直在极力地适应和忍耐。
但共和国此时能提供的接待条件,仍旧与他们想象中存有较大差异。最重要的是,他们虽然能将就一时,时间长了就不行了,绝对会严重破坏情绪。
而这么一来,宋华桂这时候抽身那是恰到好处,至于宁卫民这个时候出头当接盘侠,那就成了倒霉催的苦差事。
想也知道,他难免要成为两个明星宣泄不满的垃圾桶。
更别说他年纪轻轻,还是把俩明星弄过来吃苦的“罪魁祸首“,这就更容易招致对方的轻慢,以及拉升额外的仇恨值。
还别说什么一个愿打一个愿挨,俩法国明星自己为钱而来怪不得宁卫民。
尽管这是事实,但人家可都是国际明星,哪儿有“加钱哥”的职业素养啊。
脾气大,喜欢迁怒于人不说,也从不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。
不信就看看这两位的婚史吧,是一个比着一个换得勤。
喜怒无常,情绪善变,想一出是一出,才是他们性格里的共性。
要不说他们怎么会是至交好友呢?
所以最初才接触的时候,这两位可都没给宁卫民多少好脸色看。
虽然表面彬彬有礼,一个是绅士,一个是淑女、
但一个带着高傲的疏远,一个正如外号“冰美人”一样,对宁卫民冷若冰霜。
尤其故意难为人的要求,两个人更是比赛似的一个接一个提出来。
大到想去人民大会堂开发布会,小到早餐的橙汁必须鲜榨的,还不能有橙子绒,那是千奇百怪,花样百出,可是把宁卫民给难为住了。
不过好就好在,无论是皮尔卡顿华夏公司,还是宁卫民个人,在京城深耕已久。
如今无论经济实力还是人脉关系都已经相当雄厚,旗下产业更覆盖多个行业。
而且宁卫民个人的利益,主要就是盯住了外国人的腰包,涉足于旅游服务和工美产品这两个方向的。
真要说对于京城的了解,怎么让人在这地界玩儿好吃好,他可比旅行社的人还在行呢,也有充分的能力实现这一点。
再加上这小子能言善道,外语贼溜,还有一张帅脸。
他要想改善和别人的关系,无论是谁,都不是一件太难的事儿。
实际上宁卫民只用了寥寥数招,就立竿见影的扭转了对其不利的局面。
反而让两个明星解锁了新乐趣,发现了京城的魅力,对他的好感与日俱增。
那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?
关键在于四个字——投其所好。
而且首先就得从吃上下手。
宁卫民深知到饮食的重要性。
没有什么比吃不惯,吃不好,更让人恼火的了。
尽管皮尔卡顿公司麾下的马克西姆餐厅和美尼姆斯餐厅,都是地道的法式餐厅。
可因为京城只有这唯二的选择,而且因为菜色相对有限,对于两个法国明星来说,未免有些单调了。
尤其是打他们来京城算起,已经有十几天了,几乎天天都得吃这两家,再好吃也有些腻了。
甚至就连蛇果、橙子、香蕉、提子、蓝莓、牛油果这些进口水果,因为固定就这么几样,也变得让人没有食欲。
而对于中餐,除了最出名的烤鸭之外,其实这两位并没有品尝过太多的菜色,而且即便吃过的也都不喜欢。
其原因倒不是因为中餐真的不好,只是因为东西方饮食习惯有着大大不同,他们又对中餐太过陌生,不够了解,才会产生这种中餐缺乏美食的印象。
比如说,法国人最不喜欢油腻的菜,大多数人不吃肥肉。
两个法国明星干脆就一点不吃,甚至连烤鸭上的肥肉他们都介意。
不喜欢的原因也不是口味不好,只是单纯觉得肥肉不健康。
可偏偏这个年代共和国的中餐馆,追求的就是丰腴厚重口感。
什么咕咾肉,烧茄子,酱肘子,狮子头,米粉肉……许多菜都是用肥肉做的。
京城的传统烤鸭更是以肥为美,肥肉被认为是整只鸭子中最好吃的部分。
哪怕是在坛宫饭庄请客,可只要一不留意给两个法国明星的餐食里安排有肥肉做的菜色,他们就会认为这顿饭不怎么样了。
何况还可能存在水土不服的原因,俩法国明星要碍于面子勉强吃下,弄不好还会闹肚子,那感觉自然就更酸爽了。
说白了,其实这种情况就像1924年鲁迅来到北平时的感受是一样一样的。
当年咱们这位周先生既不曾考虑京城已经变成了北平,失去了首都地位所造成的消费降级。
也全然不知,京城最有名的满蒙奶食饽饽早已经随着溥仪出宫,蒙古商路艰难,在京城市面上消失近十年了。
他只是写文凭空感慨此地作为五百年的古都竟然没有好茶食。
这压根是一种信息不足、见识有限,所产生的误会。
何况他经常去的稻香村就能代表京城的饽饽吗?
那可是平民化的南味糕点铺啊!
而清代的达官显贵们所钟爱的可是满蒙饽饽,在正明斋和永星斋呢。
谁又说好东西就不会自行消亡的?
实际上每一次战乱兴起,国家蒙难,最容易被伤害,也最先被摧毁的就是精品文化。
否则阿房宫、大明宫和圆明园到今天还能完好无损呢。
反过来要不是打面仓主动变成了驴打滚,蜜渍的蜜饯改成了廉价的糖渍果脯,萨琪玛也弃用了昂贵的奶油。
这几种如今还很知名的京城特产,怕也早早消失,只存在于文献中了。
也正是因此,我们今天所视为传统的,到底是倒退还是进步?
传承下来的饮食,到底是精粹还是糟粕?
其实是一件很难说清的事儿。
反正书归正传,总而言之吧,这安排菜色的确是门大学问。
就跟教学生因材施教一样,也得因人而论,因人而异。
别看宋华桂对待两位法国明星很上心,可毕竟她是个女人,而且还是个学美术的,长期跟着丈夫在国外生活女人。
对于服装和打扮,她固然是专家。
但对于饮食,尤其京城特色饮食,了解有限,她的一些安排就不是那么合适了。
反过来宁卫民则不然。
这小子本身是个吃主儿,又有多年餐饮企业经营管理经验,而且他最下功夫的就是怎么讨外国人欢心,用吃喝玩乐挣来外汇。
真等到轮到他亲自给两位法国明星安排饮食,那当然就大不一样了。
实际上宁卫民一出手就切中要害,先把两个法国明星的日常水果和糕点给改善了。
没错,目前的京城是缺少榴莲、车厘子、猕猴桃这样的进口水果,就连两个明星都吃厌了的蛇果和橙子都是好东西,平常百姓家能吃着根香蕉,几个荔枝就算不错的家庭了。
可有一样,这年代的京城独特的土产可也不老少,许多都是很有特色,确属本地才有的小种类水果。
别说外国人了,就连宁卫民也没吃过几回,甚至上辈子就压根不知道。
就比如说京白梨吧,这个东西有名。
可是除了个头大小,其他一切都和上辈子宁卫民在超市买过的不一样,甚至可以说完全就是两种东西。
这个年代的京白梨,又甜又软,水分充足,比库尔勒香梨还软还水头足,而且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儿,辨识度极强。
宁卫民第一次吃到就被惊艳住了。
事后他琢磨来琢磨去,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好的水果居然三十年后变得“堕落”了。
想来也唯有一个解释——串种了。
还有京城独有的缨络枣,那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品种之一。
不同于郎家园的小枣儿,这种枣子因如古代官帽之缓络而得名。
别名又称“鹰不落”。
意思是果实产量多,连鹰都难以找到下脚的地方。
真到了成熟季节,一树的枣子都是一挂挂的,多得能把枣树枝子能坠弯的。
而且不仅产量高,个儿大,还好吃。
缨络枣为方圆或长方圆形,个头甚至有的可以称为巨大,能赶上李子了。
果皮深红色,较厚,果肉淡绿色或淡黄色,脆而甜。
除了没有冬枣甜度高,脆劲儿和冬枣一般无二。
说实话,就这枣子卖冬枣的价也不为过,可宁卫民上辈子连见都没见过。
除此之外,还有一种最特别的本地水果就是“虎拉车”了。
这种水果半青半红,介于苹果和沙果之间,味道则似青香蕉苹果,味淡而脆。
但这种水果有额外的好处,那就是香味浓烈。
家里要是摆上一盘“虎拉车”,满室盈香,经久不散。
因此也有“闻香果”之称。
宁卫民知道这种水果还是康术德告诉他的,像坛宫饭庄就是夏秋摆上这种果子来彰显富贵气,同时改善室内的味道。
要说起来比香橙还见效呢,这可是过去绝对的权贵做派。
而这还没完,除这三种主要品种之外,再配上艳丽如少女面颊的花红沙果,紫而泛霜的槟子,紫黄相间的李子,咧开嘴的大石榴点缀其间。
这些果子他给统统放在篮子里,下衬着青蒿的叶子。
那是五彩斑斓,蒿香与果香齐发。
想想看,就这样的绿色天然的好东西,他隔天就分别送一篮子到两个法国明星房间里去,能不讨喜吗\
这些代表健康生活的水果,看着新鲜,闻着清新,吃起来更让人赞叹,且回味无穷。
而且关键还属于两个法国人从没吃过见过的新品种,这才叫投其所好呢。
这样贴心的礼物自然会大大改变两个法国明星的观感,让他们因为满足了对异国他乡的某种期待,又享受到了美味的水果,而对宁卫民心生感谢之情。
可说到这儿,同样也有个关键问题宁卫民就想不明白了。
这么多琳琅满目,口味独特的本地水果,足够让阿兰德龙和凯瑟琳长见识的,国际市场上卖个高价也不为过啊。
可到日后怎么就没了呢?
这又让京城人丧失了多么大的口福啊。